原標題:媒體:江西、廣東兩省積極推動贛粵運河前期調研
7月初,江西省港航局由局長帶頭,一行人來到廣東南雄和江西信豐交界處的贛江和珠江分水嶺,考察調研贛粵運河。這意味著,沉寂一段時間的贛粵運河重啟前期調研。事實上,該運河修建進展一直備受關注,不光牽動著贛粵兩省,更是打通國內南北水系大通道的關鍵。那么呼吁多年的贛粵運河前期建設是否進入實質階段呢?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深入采訪了解到,贛粵兩省交通部門一直致力推動贛粵運河的規(guī)劃,將在可行性認證之后,有望在“十四五”期間納入規(guī)劃建設。
進展:贛粵兩省積極推動運河前期調研
贛粵間的水上運輸從唐朝開始興起。史料顯示,秦始皇曾大規(guī)模對嶺南用兵,因軍事需要開鑿了大庾嶺(今梅嶺)橫浦道,將贛江和北江連接起來。之后,隋煬帝下令開鑿大運河,就此誕生了一條水陸立體交通線——從中原沿大運河南下,溯長江入鄱陽湖,再逆贛江、章水而上,逾梅嶺而入廣東,然后順湞水到達廣州,這條交通線逐漸成為我國貨易主要通道。隨著唐玄宗令張九齡修大余梅關古驛道,贛粵之間實現(xiàn)了水陸交通立體聯(lián)結,商路更加通暢。明代鄭和七下西洋,前來我國朝貢或通商的國家,帶著珠寶和獅子、孔雀等罕見之物來中國時,也多經(jīng)這條通道進入中原。而我國盛名在外的絲綢、茶葉、景德鎮(zhèn)瓷器等,也是通過這條商道遠銷國外。
“在公路、鐵路還沒起步發(fā)展的時候,大宗貨物都是依靠水路運輸,贛粵水道之間通道瓶頸由來已久,此前到了水路枯竭地帶,只能依靠人工搬運,十分費力。所以隨著當代公路、鐵路運輸?shù)陌l(fā)展,這條曾經(jīng)繁華的水路貨運通道也基本處于荒廢的狀態(tài)。”江西省港航管理局計劃基建處處長艾冬生介紹。
近年來,交通部門提出補齊水路短板,大力支持水運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,廣東和江西兩省交通部門大力促進贛粵運河修建,啟動了大量的前期工作,但是迫于可研性報告認證的復雜和意見分歧,經(jīng)歷了漫長的前期調研階段。“我們在2013年啟動了長達數(shù)月的贛粵運河測量工作,是前期調研的一項重點工程。”艾冬生說,前期工作一直在做,但是由于“十三五”期間江西水運的發(fā)展重點在提升贛江、信江的航道等級,打通千里贛江黃金水道。“十三五”黃金水道建設目標實現(xiàn)之后,有望“十四五”期間啟動項目規(guī)劃和建設。
揭秘:江西境內“開挖”40公里運河“調水”較復雜
雖然贛粵運河的建設距離規(guī)劃立項還有很長的“距離”,但是有關部門對運河修建的方案,已經(jīng)開展了研究。
艾冬生介紹,目前比較得到認可的方案是,贛粵運河在江西境內以流經(jīng)贛江分支之一的貢江為起點,再到貢江分支桃江,到信豐縣西河段(從此處開始施工,約40km施工量),從西河處跨越分水嶺,到達湞江,并對接廣東省的孔江水庫,再到北江,同廣東省的水系連接。“開挖贛粵運河,其中江西境內大約40多公里。”艾冬生介紹。
“開挖運河最大的難點就在調配水資源!”艾冬生坦言,因為水是稀缺資源,如果開挖運河,勢必要“調水”,目前考慮兩個方案,一個方案是從下游往上游人工泵水,另一方案是上游高地建水庫,囤積水源,達到自然供水,目前考慮過桃江水庫,當尚未經(jīng)行考察論證其是否具備補水能力。
意義:連接長江珠江水系打通南北水系大通道
近年來,隨著江西經(jīng)濟的發(fā)展,贛粵運河工程早日上馬的呼聲亦越來越強烈。根據(jù)媒體報道,早在2002年全國“兩會”上,全國政協(xié)委員、交通部海事局副局長提出了關于“開通贛粵運河、奠定富民之基”的提案;江西省十屆人大三次會議上,吉安代表團11名代表聯(lián)名提出“關于開鑿贛粵運河,另辟出海通道,提升江西區(qū)位優(yōu)勢”的議案。由于社會的關注,交通部已將開通贛粵運河的遠景計劃提上議事日程。2016年,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(qū)振興發(fā)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(fā)了《江西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(qū)振興發(fā)展2016年工作要點》,也重點提到,研究規(guī)劃建設贛粵運河。
贛粵運河的修建到底有沒有意義?艾冬生強烈表示,答案是肯定的!無論是提升水運事業(yè)發(fā)展,還是布局國家水系總體發(fā)展戰(zhàn)略,都需要修建贛粵運河。“贛粵運河一方面可以連通江西和廣東兩省的水上運輸通道,另一方面還是國內南北水系大通道打通的關鍵工程,將連接國內最繁忙的兩大水系——長江和珠江。”艾冬生認為。
就運輸成本來說,水路運輸最為劃算,江西打通往珠江的水路通道,還將通過珠江打通南下的出???,改變目前只能通過長江通抵達海出海的單一路線。
來源:江南都市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