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兩會觀察)“特別國債”“特”在何處?
22日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,今年中國將發(fā)行1萬億元(人民幣,下同)特別國債。特別國債,“特”在何處?
一“特”,在時機。
此前,中國只發(fā)行過兩次特別國債。第一次是1998年,中國財政部面向工、農、中、建四大國有銀行發(fā)行了總規(guī)模2700億元的特別國債,主要是為改善銀行資本金不足問題;第二次是2007年,財政部面向商業(yè)銀行和社會公眾發(fā)行1.55萬億元用于購買外匯,為即將成立的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籌措資本金。
與前兩次不同,當前疫情對中國經濟社會發(fā)展帶來的沖擊前所未有。中國此次重新啟用特別國債,堪稱特殊時期的特殊之舉。此舉凸顯出中國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之際,采取全方位政策對沖負面影響,降低不確定性,穩(wěn)住經濟基本盤。
二“特”,在用途。
自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發(fā)行抗疫特別國債以來,特別國債具體用在哪一直眾說紛紜。有分析人士稱,特別國債應用于為銀行補充資本金,助力銀行為企業(yè)和個人紓困;也有人認為,特別國債可考慮用于設立基金,支持企業(yè)特別是中小企業(yè)渡過難關。
此次政府工作報告明確,1萬億元特別國債和新增的1萬億元財政赤字規(guī)模,將主要用于保就業(yè)、?;久裆?、保市場主體,包括支持減稅降費、減租降息、擴大消費和投資等。
在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,中國發(fā)展面臨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之際,就業(yè)、基本民生和市場主體,事關中國經濟社會穩(wěn)定大局,是必須保住的“重中之重”。此次特別國債無疑是用在了“刀刃”上。
三“特”,在用法。
根據政府工作報告,此次特別國債將全部轉給地方,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,資金直達市縣基層、直接惠企利民。這種“直通車”式的用法,將有助于更高效緩解地方資金“燃眉之急”。
除了特別國債,中國此次還拿出提高財政赤字率、擴大地方專項債券規(guī)模等措施,這一套組合拳將形成重組的資金流,助力中國經濟“留得青山,贏得未來”。 (記者 李曉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