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部決策網訊 黨課作為“三會一課”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對黨員教育的“不二法寶”。
然而在實際工作中,很多黨課被開成了報告會。毫無新意、內容枯燥的課件,板起面孔說教、充滿“夫子氣”的授課老師,以及心不在焉、昏昏欲睡的聽課黨員,成了很多黨課的“標配”。筆者認為,在注意力愈加寶貴的時代,如何把干貨滿滿、理論豐富的黨課講好,如何讓更多的年輕干部路轉粉、達到傳道授業(yè)的實際效果,是黨課組織者和授課者應當反思的問題。
要在課前準備上下功夫。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,課前沒有充分的準備,就不能把理論理解透,就不能給黨員及時答疑解惑。在講黨課之前,講授者必須摸清聽課對象的現實思想狀況,有針對性地精心準備相關內容,多備接地氣的土教材。不少追求上進、積極進取年輕干部,對黨課還是葆有一定期待的,渴望能充到電,加到油。然而很多課程中那些過于高大上的理論何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經驗,天馬行空、泛泛而談的自我奮斗史,往往澆滅了一些年輕干部的學習熱情。筆者認為,要達到授人以漁的目的,講黨課還需內容為主,要多備些接地氣的土教材,多講些看得到的身邊事。圍繞黨的理論、時事政策,針對年輕黨員干部關心和困惑的話題,條理清晰、邏輯鮮明,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之道,讓他們真正學有所獲、學有所得、學以致用。
要在營造氛圍上下功夫。一堂講得好的黨課,除了要有鮮明的主題、豐富的內容和精彩的表達外,還要有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,這樣才能使黨課入耳入腦、可親可信。授課者要自覺地把自己和聽眾融為一體,態(tài)度要和藹自然,不能板著面孔說教,更不能動輒訓人。此外,授課者還要善于根據黨課內容和聽課對象,精心選擇上黨課的方法,運用靈活的黨課形式和多樣的教學手段,使黨課生動而富有吸引力。此外,可以在講黨課過程中融入中華民族的優(yōu)秀傳統文化,當我們在講到面對艱難險阻時來一句“山重水復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,講到領導干部要廉潔奉公時來一句“身多疾病思田里,邑有流亡愧俸錢”等,就無疑增強了講話的生動性,同時也調動了課堂氛圍。
要在授課形式上下功夫。會議室可容納人數的多少、授課者的學歷職務高低、多媒體課件的豐富與否等,都不是一堂好黨課的衡量標準。在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,時任晉綏軍區(qū)司令員賀龍,用了三樣教材:一碗小米,一雙嶄新的黑布鞋,加一碗有條小魚的清水,為戰(zhàn)士們上了一堂生動活潑的黨課,使大家受到了一次黨的群眾路線的深刻教育。黨課的目的是教育人、鼓舞人、激勵人和鞭策人。講授者就要努力做到深入淺出,把理論講活,使較深奧的理論變得通俗易懂,真正做到情理交融。授課者善于運用一些幽默詼諧的歇后語、順口溜等,提高課堂的魅力。在活動形式上,可采取直播黨課、微視頻等“互聯網+黨課”進行現場情景教學,即豐富黨了課的形式,又激發(fā)黨課的內在活力。
在新形勢下,喚起黨課的內在生命力,激發(fā)其時代活力,黨課的籌備組織者和授課者,還需不斷創(chuàng)新,才能讓黨員干部們有所思、有所感、有所悟。(供稿人:左影輝)